打開這一年的畫卷,我們回望、歸攏、辨認和揀選,
走過的腳步依然鏗鏘在耳,做過的事情依然清晰在目
——津云新媒體2018年終專欄
天津北方網訊:2018年5月,天津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智能科技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并設立了智能制造專項資金,為落實好專項資金政策,天津也同時制定出臺了“智造十條”政策實施細則,推動全市智能科技產業加快發展。
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對標世界領先水平
2018年,天津市通過資金引導,支持企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在天津濱海新區有一家制造業老牌企業正在進行著“二次創業”,這家企業就是天津一汽豐田,他們是天津第一家高標準智能工廠,也是豐田全球最先進的工廠,焊裝車間自動電焊率由50%提高到95%,涂裝車間采用機器人自動噴涂,樹脂車間快速換模時間節約了36%,實現了無人化一體化作業,總裝車間采用全摩擦技術替代傳統生產線,實現了對生產線的徹底性革命。
不僅如此,作為傳統制造業的美克家具也搭建了“智能工廠”,他們的制造自動化項目也成為世界實木家具制造領域的首創型項目,通過對全球最先進技術資源的集成,率先實現實木家具制造的C2M(顧客對工廠)模式和智能工廠,生產效率提高36%,對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輸出最佳實踐案例。另外,2018年天津力神的動力電池智能工廠入選當年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在線實時監測設備與高自動化生產設備實現高度集成,通過模塊化設計實現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追溯,生產效率提高20%,運營成本降低20%,具備了高度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特征,能夠滿足各種高端新能源汽車客戶需求。
鼓勵企業智能研發平臺 獎勵金額共計2.1億元
一方面,天津在原有制造業的基礎上進行著智能化升級,另一方面,天津也鼓勵企業自主搭建研發平臺,通過支持企業搭建研發平臺、推進創新中心建設、加大研發投入等方式,為天津智能科技產業提供研發創新支撐。
2018年天津市對6家新認定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給予獎勵,其中:
天津中環半導體研發的高效太陽能級單晶硅片的轉換效率達到24%,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天津立中集團生產重載卡車和大型巴士鋁合金車輪的液態模鍛技術打破了國外壟斷,鑄旋鋁合金車輪產品產銷量全國第一;
天津巴莫科技產品性能質量和可靠性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主營產品氧化鈷鋰正極材料全球市場份額第一;
天地偉業智能安防綜合性技術創新中心,實施從視頻圖像采集關鍵技術突破到工程化、產業化的一體化推進,打破國外對智能安防關鍵器件的壟斷,推出真正“津產”的智能安防高端設備。
現代中藥創新中心由張伯禮院士領銜,依托中醫藥大學、醫藥集團、天士力等,聯合開展經典名方、智能制藥、中藥國際化等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積極爭創我市首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同時,天津市還對20家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給予重獎,共獎補資金2.1億元,占專項資金總額的33%,累計帶動新增研發投入11.8億元。其中,七一二通廣公司在航空數據鏈、衛星導航等技術前沿領域持續加大投入,2017年研發投入達到3.16億,強化在軍民用無線通信導航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保持領頭羊地位。
“機器換人”支持企業購入核心裝備
2018年,天津市還大力實施“機器換人”工程,支持企業購買使用機器人等智能制造核心裝備,從機器手向水下機器人、管道檢測系統、機器視覺檢驗系統等多個應用場景延伸。比如,天津海之星智能化巡檢機器人在三級海況下對水下各種結構物進行全方位高分辨率視頻和二維、三維表面和內部剖面聲吶探測,分辨率可達毫米級以內,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不僅如此,天津市還出臺了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目錄,支持一批首臺(套)技術裝備,引導企業突破關鍵技術,推動企業研發、生產、應用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其中,華建天恒完成了2.5兆瓦風電增速箱20年等效加速疲勞試驗,成為了國內首家一次性通過該試驗的齒輪箱廠家。華海清科自主研制的用于集成電路裝備制造領域的12英寸化學機械拋光設備,可替代國外同類產品,徹底打破國外壟斷。
通過政策引導,華為云、紫光云、阿里云、海爾集團、浪潮軟件等一批國內頂尖的智能化解決方案供應商和平臺服務商落戶天津,實施了“云惠券”創新支持模式,積極推進企業上云上平臺,全面啟動了29個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咨詢診斷項目,引導企業對標對表、補短板、找差距,系統規劃企業智能化轉型實施路徑。
“互聯網+智能制造”賦能企業轉型升級
天津具有歷史悠久的工業基礎和工業積累,隨著這幾年天津市工業產業轉型升級,不少傳統企業也開始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2018年天津市通過支持“互聯網+智能制造”與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示范項目,探索了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促進轉型發展模式。
天津長榮云印刷的柔性智能印刷新模式示范項目,將互聯網與產業深度融合,通過自主研發的合版技術,將各種小規模訂單高效集成,生產效率提高15%,運營成本降低15%,樹立了傳統制造企業探索“互聯網+”發展的標桿。海爾COSMOPlat天津平臺項目引入海爾集團工業互聯網資源,與濱海工業云開展深入合作,建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本地化平臺,為企業提供智能制造設計、生產、銷售與物流等各環節服務,將提供不少于300家規模以上企業在線應用,支持千家以上企業同時部署,支撐用戶的個性化定制產品需求,有效提升我市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支撐能力。
突破外資企業限制 一視同仁給“支持”
2018年,天津市在智能制造的專項資金突破了以往的政策支持邊界,與智能制造相關的企業和項目不論內外資,一視同仁給予政策支持,外資企業普遍反映政策效果明顯。
2018年度智能制造專項資金,申報的外資項目共11項,雖然只占到項目總數的6%,但獲得了資金支持6079萬元,占到總資金支持的9.9%。一汽豐田投資16.2億元建設的新第一生產線智能化改造項目,獲得支持資金4859萬元,是投資支持類項目中力度最大的。杰科生物醫藥研發和生產基地項目,通過對智能化車間整體規劃、工藝流程設計和網絡架構規劃,構建智能型現代化生產車間,項目建成后運營成本降低20%以上,產品不良品率降低2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
從智慧工廠、智能研發平臺……到突破外資企業限制等諸多領域,天津智能制造成果在這一年遍地開花。對于一個工業基礎深厚的城市來說,天津正在智能科技的帶動下,轉型升級發展、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邁上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