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5個部門正式對外發布了《“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下稱《規劃》)。
《規劃》提出,到2025年,中國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應用新高地。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
從應用環境出發,機器人可分為工業機器人和特種機器兩大類。工業機器人指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指用于非制造業、并服務于人類的各種先進機器人,包括服務機器人、水下機器人、娛樂機器人、軍用機器人等。
近日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發布的《世界機器人2021工業機器人》顯示,全球工廠已有300萬臺工業機器人在運行,同比增長了10%。
作為制造大國,中國已連續七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2020年,在全球經濟下滑和停滯的背景下,中國工業機器人的產量仍達23.7萬臺,實現了19.1%的同比增長,再度創下產量最高紀錄。
同期,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安裝量增長了20%,出貨量為16.84萬臺,創下有記錄以來單個國家的最高數值。
但國產機器人起步較晚。長期以來,以ABB、發那科、安川等為代表的外資巨頭,占據了中國機器人產業70%以上的市場份額;國產供應商則主要做集成和代理。
近年來,受益于汽車、電子等下游市場的增長,國產機器人正在加速替代,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
《“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在目標中提出,到2025年,中國將在技術及產品方面,一批機器人核心技術和高端產品取得突破,整機綜合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關鍵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水平。
產業規模中,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并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企業及一大批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以及建成3-5個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集群。最終,在應用上實現制造業機器人密度翻番。
近日,界面新聞記者專訪了《“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參與者之一,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曉剛,就《規劃》亮點中的亮點、值得關注的部分以及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難點、應用市場等話題與其進行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