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交會,人形機器人的最新產品和技術紛紛亮相,展示在運動控制、智能交互、工業應用方面的最新進展,也預示著人形機器人行業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2024年被視為人形機器人發展極其重要的一年。在這一領域,中國特別是深圳,憑借其在全球機器人與具身智能供應鏈中的領先地位,有望在全球競爭中扮演重要角色。
機器人步履優雅平穩,像極人類
“這個步態確實像人,太牛了!”“這是我見過步態最自然的機器人了!”在本屆高交會,深圳市眾擎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一款工業機器人SE01能夠以平穩、快速和流暢的步伐自如行走,吸引眾人的眼球。
據眾擎機器人研發專家介紹,SE01能夠在運動狀態下保持優雅與平穩,這得益于機器人強大的“小腦”。
人形機器人在業內一般分為“本體”、“小腦”和“大腦”三個部分。“大腦”承擔類似人類大腦認知、推理和決策功能,大模型的快速迭代加快機器人智能化的進程。“小腦”是控制算法,在運動控制與協調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是實現平穩行走的保證。“本體”就是人形機器人的軀干和四肢。眾擎機器人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公司已經完成機器人“本體”和“小腦”的研發,接下來投入重點在具身智能方面。
“具身智能系統像是智能手機里的安卓系統。” 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具身智能中心主任劉少山博士表示,有了具身智能系統后,就像功能機變成智能手機,機器人就能成為通用機器人,能夠學習和適應環境。只需對機器人說“去取快遞”,它就能理解你的需求,并通過一段時間學會如何去取快遞。所以,具身智能在經濟上的意義就是把機器人做到通用,能跟環境互動,自我進化、自我學習。
5年后人形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
發展一個產業,關注和完善其產業鏈至關重要。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可分為:上游零部件,中游軟件技術和系統集成,下游場景應用。
“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特點是上下游強,而中游較薄弱。”劉少山表示,中國智能新能源車在過去10年的迅猛發展,培育了完整且全球領先的供應鏈體系。由于人形機器人制造與智能新能源車制造的供應鏈高度重疊,相關供應鏈的蓬勃發展也惠及了智能機器人行業上游。
在下游應用場景,中國也是領先的,創造豐富的場景使用了不同的機器人形態。但是在中游,目前仍是美國的技術比較領先,大模型有OpenAI這樣的頂尖公司,系統集成方面有特斯拉這種優秀企業。
目前,中國不僅是機器人最大的生產國,也是最大的消費國。“只要我們補足產業鏈中游,上中下游打通,就構建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劉少山表示,現在中國人形機器人企業數量有100多家,其中頭部企業大概10多家,比如深圳的樂聚機器人、優必選、逐際動力,杭州的宇樹機器人,北京的智源機器人,蘇州的星海圖等企業。
劉少山認為,人形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會重復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敘事——5年前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國內有幾百個品牌,經過市場的洗禮,如今只剩下10家左右頭部企業。而人形機器人行業在5年后,可能剩下不超過5家頭部企業,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發展過程。
2024年被視為人形機器人發展極其重要的時間節點,有機構從目前人形機器人市場爆發式增長趨勢作出預測,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在2030年成長為千億元市場,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正在不斷拓寬。
“今年看行業有點像2016年新能源車行業——融資很熱鬧,但大家還沒有成熟產品。”劉少山認為,預計到2027年-2028年才會有真正能商業落地的產品,那時候才是商業化元年。到2030年-2035年,人形機器人才真正進入千家萬戶,強大到可以幫人類洗衣、做飯、拖地、取快遞等等,而且價格下降至30萬元左右,買機器人做家務和買小汽車出行的消費概念變得差不多。
深圳未來有望誕生一兩家人形機器人頭部企業
目前,中國在全球智能機器人供應鏈中的占比達到38%,而美國、歐洲和日本分別占26%、24%和12%。以深圳為核心的中國粵港澳大灣區在具身智能供應鏈中占據了55%以上的份額。把粵港澳大灣區單獨拎出來算,其占比將達到24%,與歐洲相當,并超過日本。劉少山告訴記者:“這充分表明,深圳對中國在全球具身智能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起到了關鍵作用。”
深圳是全球聞名的創新之城,也是中國的“工業第一城”,培育了華為、比亞迪、大疆、騰訊等科技巨頭,這些企業已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的重要力量,為中國在具身智能領域的進步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和經濟基礎。
“未來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發展最有機會的城市,在全國范圍內深圳至少排進前三。”劉少山分析說,深圳未來在該領域會出現兩種形式的廠商:一種是車廠孵化出來的機器人企業,比如行業獨角獸智元機器人的股東中,出現了比亞迪的身影;另一種是新勢力,進賽道就是做人形機器人的。
本屆高交會,以激光雷達為主營業務的專精特新“小巨人”速騰聚創推出的機器人靈巧手解決方案一經亮相就受到高度關注。
“隨著未來機器人向具身智能方向發展,機器人行業將成為速騰聚創未來重要的增長引擎。”速騰聚創副總裁魏根平表示,他們在激光雷達領域目前市場份額在40%以上,穩居行業龍頭地位。面對人形機器人萬億級新賽道,公司也非常看好。接下來,速騰聚創將基于在AI、硬件、芯片方面的技術創新,逐步打造通用的機器人“移動”和“操作”能力,賦能各領域的機器人公司。
深圳在政策支持、技術發展、市場前景、產業鏈協同、資金支持、人才支撐等方面都表現出明顯的優勢,這些因素共同推動了深圳在人形機器人賽道的快速發展和被市場看好。劉少山預測,會有1-2家是深圳企業進入排名全國前五的頭部企業。
——信息來自:北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