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分析,服務機器人有望成為繼電腦、手機之后的新一代智能終端,尤其在家庭領域將會廣泛普及。
利好因素驅動服務機器人發展路線圖漸成
隨著“人工替代”時代的到來,發達國家紛紛將服務機器人產業列為國家的發展戰略。我國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將服務機器人作為未來優先發展的戰略技術。在政策的感召和指引下,國內家電企業對機器人產業展現出了極大的熱情,紛紛進軍服務機器人領域。預計到2025年,機器人工業產值預期可以達到4.5萬億美元,其中2.6萬億來自提高并延長人類壽命,1.4萬億可能來自工業自動化和商業服務任務;在工業和服務領域使用先進機器人承擔的工作量相當于7500萬全職職工。
服務機器人產品是否成功,一個衡量標準是它是否能進入到千家萬戶,是否真的能夠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便利性。當前市面上的服務機器人主要由以下幾種:家用智能電器:例如掃地機器人、炒菜機器人等;交互伴侶機器人:例如Pepper、紫光優藍的小U機器人等;公眾服務機器人:例如送餐機器人、導游機器人等;教育、娛樂機器人。
未來不管服務機器人產業如何發酵,其產品最終會發展為兩類:一個是工具型,一個是伴侶型。工具型的像掃地機器人,能夠簡單地替代一些勞動。伴侶型的,比如情感交互、照料方面等等。這樣的產品分類也漸漸演變成了服務機器人的主要發展路線圖。
服務機器人進入2.0時代將呈現爆發式增長
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持續上漲,制造業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當前,智能服務機器人正在從1.0時代跨入了2.0時代,互聯互通、智能家居控制、人機語音交互、雙向視頻、自由巡航等功能,已趨于技術穩定和完善。與此同時,醫療、教育、家政等服務領域用機器取代人力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服務機器人產業將迎來一片新藍海,堅持下去,必能迎來爆發式增長。
業內人士預計,未來五年機器人應用的熱點領域將大致集中在三個方面:仿生材料感知驅動技術(操作)、感知學習進化技術(學習)和人機共融安全技術(協作)。服務機器人是機器人家族中的一個年輕成員,它應用廣泛,主要從事維護保養、修理、運輸、清洗、保安、救援和醫療監護等工作。在未來幾年中,服務機器人的規模和產值將有大突破。
產業“風口”來臨的同時,也帶來機器人市場激烈的競爭。因而,各機器人企業既要做好當前的事,也要謀劃好未來,找準市場定位,堅持不懈搞研發,苦練內功很重要。服務機器人領域,全球同樣起跑線,差距很小,相信在未來,我國服務機器人產業在人工智能等技術方面會有更多的突破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