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助推力牽引 我國機器人產業前景可期
數據顯示,全球制造業每萬名工人使用工業機器人數量由5年前的50臺增加到66臺,其中工業發達國家機器人密度普遍超過200臺,國內制造業機器人密度由5年前的11臺增加到36臺,預計到2020年,國內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在80萬臺以上,機器人密度達150臺以上。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機器人的保有量如此極速的增加?
人口老化和高技能人才短缺:由于人口老化帶來的勞動力老化以及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方面的人才短缺將對經濟造成沖擊,在精度、一致性上都具有明顯優勢的機器人將輕松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問題。此外,隨著人口不斷老化,機器人替代人工作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生產周期縮短:在一些產業中,更高的營業額和更多的客制化要求縮短了產品的生產周期。這在未來的制造業中將會越來越常見,并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使用柔性的機器人而不是定制的模型將是適應這一新趨勢的關鍵。
健康和安全條例:實踐證明,機器人可以在那些危險的環境或者在那些大量重復單調及由此對身體產生傷害的崗位中代替人力。不斷提高的工人健康和安全水平要求,將會推動機器人的應用。人類社會的發展,一直在朝著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和通過自動化來提高產量的方向前進,即使是在中國和印度這樣的相對低勞動力成本的國家也是如此。
薪資水平:在過去,在高勞動力成本的領域使用機器人可以節省不少的費用。但是最近很多機器人開始流向低成本勞力的崗位。隨著人口老齡化繼續以及勞動力技能的錯配,以及機器人成本的降低,機器人將在那些薪資水平不太高的領域普及。
地域優勢漸顯 產業分布圖不斷完善
在上半年舉行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司長李東介紹,初步統計,目前國內涉及生產機器人的企業超過了800家。相關數據顯示,國內的機器人園區也超過了40個,整個機器人產業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橫瞰國內,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與本地區的工業基礎和科研實力有較大關聯,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大體分布于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區。
環渤海地區,龍頭企業聚集的自動化制造基地。依托北京、天津等高校及研究所提供的技術優勢,挖掘本地市場的巨大潛力,環渤海地區逐漸形成了產學研相結合的機器人產業鏈。
長三角地區,巨龍云集的機器人研發生產基地。長三角地區是汽車應用優勢明顯的工業機器人集聚區,得益于對于機器人的率先及大量的應用,目前機器人產業基礎扎實,呈現全產業鏈發展態勢。
珠三角地區,市場機會廣闊的機器人應用基地。珠三角地區制造業發達,但集中在裝配和包裝等勞動密集型環節,為加速產業轉型,提高區域經濟的全球競爭力,廣東、福建等多地政府出臺了機器人專項扶持政策。
中西部地區,成本優勢明顯的機器人生產基地。目前中國中西部地區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相對落后,不過地區擁有成本等關鍵性優勢,是成本優勢明顯的機器人生產基地,能夠吸引一批企業入駐并共建機器人產業基地,抓住國家工業轉型升級的發展契機。
數據顯示,全球制造業每萬名工人使用工業機器人數量由5年前的50臺增加到66臺,其中工業發達國家機器人密度普遍超過200臺,國內制造業機器人密度由5年前的11臺增加到36臺,預計到2020年,國內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在80萬臺以上,機器人密度達150臺以上。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機器人的保有量如此極速的增加?
人口老化和高技能人才短缺:由于人口老化帶來的勞動力老化以及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方面的人才短缺將對經濟造成沖擊,在精度、一致性上都具有明顯優勢的機器人將輕松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問題。此外,隨著人口不斷老化,機器人替代人工作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生產周期縮短:在一些產業中,更高的營業額和更多的客制化要求縮短了產品的生產周期。這在未來的制造業中將會越來越常見,并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使用柔性的機器人而不是定制的模型將是適應這一新趨勢的關鍵。
健康和安全條例:實踐證明,機器人可以在那些危險的環境或者在那些大量重復單調及由此對身體產生傷害的崗位中代替人力。不斷提高的工人健康和安全水平要求,將會推動機器人的應用。人類社會的發展,一直在朝著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和通過自動化來提高產量的方向前進,即使是在中國和印度這樣的相對低勞動力成本的國家也是如此。
薪資水平:在過去,在高勞動力成本的領域使用機器人可以節省不少的費用。但是最近很多機器人開始流向低成本勞力的崗位。隨著人口老齡化繼續以及勞動力技能的錯配,以及機器人成本的降低,機器人將在那些薪資水平不太高的領域普及。
地域優勢漸顯 產業分布圖不斷完善
在上半年舉行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司長李東介紹,初步統計,目前國內涉及生產機器人的企業超過了800家。相關數據顯示,國內的機器人園區也超過了40個,整個機器人產業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橫瞰國內,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與本地區的工業基礎和科研實力有較大關聯,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大體分布于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區。
環渤海地區,龍頭企業聚集的自動化制造基地。依托北京、天津等高校及研究所提供的技術優勢,挖掘本地市場的巨大潛力,環渤海地區逐漸形成了產學研相結合的機器人產業鏈。
長三角地區,巨龍云集的機器人研發生產基地。長三角地區是汽車應用優勢明顯的工業機器人集聚區,得益于對于機器人的率先及大量的應用,目前機器人產業基礎扎實,呈現全產業鏈發展態勢。
珠三角地區,市場機會廣闊的機器人應用基地。珠三角地區制造業發達,但集中在裝配和包裝等勞動密集型環節,為加速產業轉型,提高區域經濟的全球競爭力,廣東、福建等多地政府出臺了機器人專項扶持政策。
中西部地區,成本優勢明顯的機器人生產基地。目前中國中西部地區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相對落后,不過地區擁有成本等關鍵性優勢,是成本優勢明顯的機器人生產基地,能夠吸引一批企業入駐并共建機器人產業基地,抓住國家工業轉型升級的發展契機。